伊莉討論區

標題: 《東方快車謀殺案》──景美如畫,味如嚼蠟 [打印本頁]

作者: 雜遝    時間: 2018-1-12 08:12 PM     標題: 《東方快車謀殺案》──景美如畫,味如嚼蠟

本帖最後由 雜遝 於 2018-1-12 08:17 PM 編輯

文章來源:痞客邦【混沌無序的世界】


(以下有對2017年版東方快車謀殺案之比較和批評,如果對本作很有愛,不想見到批評者,請按上一頁離開。





  


  個人是小說、1974電影版、2010電視劇版都看過,故觀賞時難免會拿來做比較。
 

  1974年電影最貼近原本小說,基本每個角色都還原到,背景也有詳細帶到。最大改編在於片頭就立刻破題式帶出阿姆斯壯家的慘案,讓觀眾們先有個底,好去聯想及猜測登場角色跟案件的關聯。







  (1974年東方快車謀殺案宣傳海報)



◎(題外話:1974年版破題式的報導中,有幕阿姆斯壯上校夫婦自飛機上下來,上校本身也兼具飛行員的身分是個巧思。劇中的阿姆斯壯家慘案取材自二十世紀震驚美國的林白小鷹綁票案,被害者父親正是首位達成飛越大西洋壯舉的名飛行員林白



  2010電視劇受限於片長作出了些更動,但大體上瑕不掩瑜,比起原作小說更深入探討私刑與法理間的衝突,大衛蘇歇飾演的白羅外型更是個人心目中還原最傳神的。


  




  (大衛蘇歇飾演的2010年電視劇版白羅)






  本片的優點之一就是用一些小細節表現出白羅吹毛求疵的部分,如計較雞蛋的大小、對衣著講究得近乎偏執,在意他人領結不夠平整……在在顯露出特有的龜毛與講究,保養鬍子器具忠實還原小說中對那口鬍子的熱愛與要求,但踩牛糞段落則顯得多餘。



  本片最大優點個人首推取景與畫面呈現,猶如繪畫優美的風景和富麗堂皇的車廂令人不禁神往,想親身體驗坐在車廂中享受旅途的感覺。









  風景始終維持史詩般夢幻與壯闊的高水平。從最初伊斯坦堡送行的澄金黃昏,乘上列車駛向山區的悠遠蒼茫,白雪皚皚的山峰上的冰天雪地,華麗恢弘的景象讓觀眾心折。





  敘事與運鏡上大致流暢,但分鏡風格的切換有時讓人出戲,如案發時呈現凶殺現場的俯視角度無法看清每個角色的表情和死者模樣,僅靠交談帶出現場的情況。相比舊版撞開門登時撞見死者身中多刀的慘況和角色震驚的神情,氣氛張力差了足足一大截。
 
  對於沒看過小說的觀眾來說,本片算是以相當淺白的方式讓觀眾明白本案的運作:駭人聽聞的慘案、逍遙法外的罪犯、報仇雪恨的親屬……不會讓觀眾太難以理解動機和作案手段。



  但是,某些加戲的部分看起來很多餘。



  比方死者屍體被發現,董事通知乘客時,秘書竟脫口說出「終於死了」,好像你馬上就確定死的人是你老闆不是其他人……還有找線索時突然跑出去燒帳冊、上演一場追逐戲,不說在外頭冰天雪地貿然跑出去多危險,刻意燒帳冊也令人感到欲蓋彌彰,更遑論不久後被詢問不在場證明時黑人醫生就立刻出現作證。



  本片疑似政治正確考量,把小說中的英國上校和希臘醫生合二為一成一個黑人醫生,如果設定成其他職業或許還好,但刻意設定成來驗屍的醫生就十分不妥,甚至破壞小說中設計提供的線索。



  為何?故事中的白羅身邊除作為助手的董事外,尚需一個中立的情報提供者,也就是驗屍的醫生。醫生提供的主要線索有二:屍體上的刀痕與死亡時間。如果是局外人就還好,但新版改編硬是讓作為協助者的醫生也變成嫌犯之一,變成做案時間專業意見等東西都能造假,能進出犯罪現場湮滅與假造線索,不需要構思精細的不在場證明,也不需要混淆視聽地扮演斗篷女子或假列車員,更不需要演出凶刀刺進乘客身體的戲碼,只要醫生作偽證就可以左右案情與偵辦方向,本片改編時似乎沒考量到維持醫生角色中立的重要性。



  後續推理中懷疑凶手為同一節車廂內乘客時,作為「嫌犯」之一的醫生提供意見的公正性就會動搖。執意維護女家教是小說就有的情節,真正讓人翻白眼的是之後的突然開槍和上演武打戲,打得又像是真要殺人滅口似的,原本當是什麼伏筆,結果後續完.全.沒.提.到



  還有為了轉移注意力讓寡婦刻意被刺一刀,彷彿想營造凶手仍然逍遙法外的假象,但「正在懷疑」某人是凶手時「剛好」就傳出他人被傷的消息恐怕會讓人進一步懷疑犯人不只一個吧?



  但最崩壞的角色絕對非伯爵夫婦莫屬,伯爵夫人沒了小說的端莊優雅,登場彷彿吃了迷幻藥般神遊;原作中護妻心切但仍不失貴族風範的伯爵更被惡搞成脾氣暴燥動輒發怒摔東西的流氓,不說他們是貴族還以為是哪來的混混鴛鴦。



  另外,不知是否為片商察覺到新版《福爾摩斯》電影在武打風格的成功,本片中也為白羅加入武打動作的戲碼,原本作為白羅招牌的「灰色腦細胞」安樂椅偵探的形象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作者克莉絲蒂刻意反其道而行的福爾摩斯式「證據流」



  何謂安樂椅偵探?顧名思義就是坐在安樂椅上,聽、看線索,無須到處勞碌奔波的偵探。而書中白羅的形象就是偏於安樂椅偵探,少到現場勘查與尋找證據──因為他認為是警探的工作,而且本人也不只一次吐槽現場蒐證──而是以交談與心理分析為主進行推理。看過小說目錄的可發現章節幾乎都是各角色的證詞,而這也是本作基礎與主要內容:以偵訊構成的推理過程。



  然而新版的電影卻走了與作者背道而馳的風格,偵查詢問片段被壓縮,多次讓白羅如獵犬進行蒐證,甚至還藉劇中女教師道出白羅的偵訊「只是玩具,不是工具」的話語,似在挑戰偵訊的重要性和作者的理念。



  而為了讓白羅展現拳腳功夫的追逐戰和武打戲碼,連帶壓縮到原本可以更為詳盡的偵訊過程,導致幾個較不起眼的角色證詞被一筆帶過,恐怕到結局時觀眾還無法認清他們的身分和證詞。



  幾個主要角色的新舊對照:



  白羅:本作靈魂人物,與2010年的大衛蘇歇相比,1974的亞伯特芬尼同樣稱職還原白羅的形象,也是唯一被作者克莉絲蒂看過的白羅,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表示滿意地同時有小小吐槽劇中白羅的鬍子與她當初的構想不同。新版的華麗紳士風格明顯與前兩版本有差距,能否接受全看個人。
  





  卡賽第(雷契特):曾犯下駭人聽聞事件、如今以商人形象示人的惡徒。比起新版的強尼戴普,個人覺得舊版的理察威麥詮釋得更為入木三分。強尼戴普狡猾有餘,凶狠不足;理查威麥卻是眼神凌厲彷彿兀鷹,時時刻刻提防的多疑演出更有惡徒的氣勢。








  阿布斯諾上校/醫生:舊版的史恩康納萊無論威嚴和儀態都更勝一籌,同樣在牽扯到女教師時容易情緒化,也是舊版中唯一動粗的人物,與女教師間的感情也描繪得較深入;新版的醫生在接觸過小說後恐會不習慣,後期開槍的舉動上演全武行更讓人瞠目結舌。




  



  德本漢女教師:舊版的凡妮莎蕾格芙烈演出中規中矩,聰穎優雅的形象貫串全局;新版的擔綱演出是《星際大戰:原力覺醒》中飾演女主角芮的黛西雷德利,也是此版中受偏愛的配角,除白羅外加戲最多的角色,不知是否是因演出星戰正當紅的緣故?








  奧爾森傳教士:舊版的英格麗褒曼靠此角色一舉拿下最佳女配角獎,徬徨無助與神祕膽怯的形象貫串整局;相較之下,新版的潘妮洛普克魯茲受限於劇本演出時間短,走出戲院的觀眾恐怕印象薄弱,可惜了她的演技。






  海琳娜伯爵夫人:舊版的賈桂琳貝西即便放到今日仍舊是美女一名,本身是模特兒出生,曾被時代雜誌評為「最美電影女演員」;新版的露西波頓同樣天生麗質,沒能完整還原出伯爵夫人高雅的言行有些遺憾,自爆家教教地理時一度讓個人無言。






  魯道夫伯爵:舊版的麥可約克護妻心切與尊貴修養並濟,即便不悅也不會輕易惡言動粗;新版的瑟蓋普洛寧為舞蹈家出身,擔任過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首席,但劇中的表現卻像個得了躁鬱症的流氓……







  麥奎因秘書:舊版擔當演出的安東尼柏金斯,正是驚悚大師希區考克代表作《驚魂記》中的諾曼貝茲,詮釋出懵懂又有所隱瞞的味道,看過小說的會覺得很傳神;新版的喬許蓋德卻因之前提到的自爆死者燒帳冊讓人出戲……





  琳達亞登(赫伯特太太):本案主謀、另一個本作靈魂人物,舊版的洛琳白考兒把真相揭開前後聒噪與沉穩反差重現出來;新版的蜜雪兒菲佛是重要角色中唯一沒有破格表現的,最終聲淚俱下表示要擔罪雖較小說用力,但更容易勾動觀眾的情緒。








  在揭開真相時,在巖窟中的場景固然極富戲劇張力,場景也很美,但實際的用處何在?除了裝模作樣擺陣仗看不出有多大意義。以當時外頭的環境,讓嫌犯們離開車廂反而不安全吧?
  




  (新版的解密場景猶如最後的晚餐)









  (舊版中規中矩地在車廂內解謎,看慣大場面的恐怕會覺得悶)






  交代殺人過程也是出戲點,一群人在計劃時間走出房門排隊還有條不紊,走入死者臥室行凶時卻蜂擁而上前仆後繼地上前爭刺,活像是在搶什麼美食似的。相較之下舊版在確認行動時魚貫而入,道一句話後刺一刀的安排讓觀眾能更清楚明白行凶者與阿姆斯壯家的淵源。



  最終解開謎團時白羅把槍置於桌上試探眾人良知的一段也顯得矯情,如犯人真起了殺意且想殺掉他好掩蓋罪責早就動手了,根本不會讓他活到最後吧……小說中是作為主謀的寡婦在真相曝光後主動要求承擔所有的罪責還顯得比較合理。



  這版的白羅最初比較像是「法律維護者」的定位,認知中非黑即白、沒有灰色模糊地帶,與現代強調「法治」為社會根基、不允許私刑的觀念較為接近,最終的天人交戰後決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是一種讓步和妥協。



  但相較之下小說中所具有的人情味和情重於法的特質就變得薄弱,原作的白羅在抽絲剝繭中也逐步解開犯案的動機,也能體會當年慘案的當事人對司法漏洞的絕望無奈、恨不得制裁凶手報仇雪恨,故只是稱職扮演一個解謎者,道出真相後將「決定」交與委託人董事和參與的醫生。在其理念中,比起法治,更重視所謂的人性,一個十惡不赦的惡人安然快活,受傷的被害人親屬卻痛徹心扉,後者決定復仇,他能體諒和寬容。



  個人覺得最重要的「陪審團」制度沒有還原出來非常可惜。小說中是由上校不經意的一句話讓白羅恍然大悟,明白眾人打算扮演陪審團作出判決,來施行法外的制裁。



  也為作者刻意設定多達十幾個作案人數提供明確的理由與精神,新版沒交代此設定容易讓人覺得作案人數過多,把廚娘、司機、私家偵探等角色拔掉也沒差多少。



  


    如果沒看過小說和以前的改編,那本片應該能讓你盡興;如果對小說劇情較為在意或看過以往版本的,動作場面或許會讓你出戲。


  舊版是原作者阿嘉莎克莉絲蒂仍在世時拍攝的,為了表示對作者的尊敬盡可能地還原小說中的一切,也是作者在世時唯一看過的改編作品。


  但因書中設定本身就是靜態推理,看慣如今動作特效的觀眾難免會覺得不適應,如果希望能見到本片大場面的,以前的版本或許會讓你失望;如果你是忠實書迷,舊版的或許能讓你看得盡興。


  個人最早是看小說開始,在知道劇情走向的前提下自然會拿來做比較,好的改編同樣會喜歡,太刻意的改編就會出戲。


  其實本片在個人心中仍有6~70分,多半的角色演得都稱職,除了加戲過頭的白羅外,強尼戴普飾演的反派卡賽第邪氣有足,雖不及1974年理查威麥的冷酷陰戾,仍有十足奸險狡猾的派頭;蜜雪兒菲佛飾演的寡婦聒噪多言,也把喪女的悲傷母親飾演得入木三分。比較遺憾的是對特定人物外著墨較少,初次看的人恐怕會因人數過多認不出來。






作者: yin0923    時間: 2018-1-12 11:35 PM

看樣子似乎不錯..看完小說在看電影
作者: johnnydepp609    時間: 2018-1-14 04:44 PM

一開始的時候真的人名跟臉都湊不起來阿@@ 後來隨著劇情展開也慢慢進入狀況~
雖然劇情大約都猜得出來了,不過光看這群演員及很美的畫面也算OK了~
作者: jjkk866    時間: 2018-1-27 05:41 PM

我覺得沒有很糟耶,算是翻拍不錯的一部片
作者: foc456    時間: 2018-1-28 12:27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77889900    時間: 2018-2-2 04:00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may_r    時間: 2018-2-20 02:37 AM

畫面拍的超美的
中間一直再猜兇手是誰
結果出乎意料
作者: jinghui1005    時間: 2018-3-24 07:22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kimhsu    時間: 2018-4-8 04:10 PM

第一次看白羅系列,先看完小說接著看電影,電影真的讓我有些困惑出現好多個WHY,好多疑問都如發文大大說的一樣,有好多角色也好早就透漏自己的是讓白羅知道,若是沒先看書我應該認不出電影誰是誰,太輕描淡寫;但若就看取景或是一些運鏡手法會覺得很新鮮。
就是看了小說後會去比較吧,畢竟電影短時間內沒辦法詳細交待所有事
作者: gracegolden    時間: 2018-4-8 06:51 PM

像我以前沒看過小說跟電影 所以覺得這部拍的非常不錯。不管演員還是畫面跟運鏡都讚。
作者: luluya147    時間: 2018-4-13 02:18 PM

我認為拍攝不錯,而且美術場景也布置得很漂亮到位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www46.eyny.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