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銳眼制霸千萬里 飛鯊一躍貫長空
頁: [1]

MightyDragon 發表於 2017-4-18 10:57 PM

銳眼制霸千萬里 飛鯊一躍貫長空

本帖最後由 MightyDragon 於 2017-4-18 10:58 PM 編輯

第二研究部 中航工業雷達所
“不行,尺寸還是太大,沒有結構更緊湊的了嗎?”
放下電話,劉建華又一頭埋到滿桌的元器件供應手冊中。
“不行,還是不行,以前常用的接插件和微波器件沒有辦法滿足這個型號全新的結構排布。如果不能找到更好的選件,只有在天線的結構上讓步。”他眉頭緊鎖。
架構高度集成化實現天線陣面超薄、超輕,正是這個型號的設計初衷和最終目標。作為新一代的雷達天線,實現多項關鍵技术的全新突破,必將引發未來機載雷達的革新巨浪,如何搶占技术競賽的先機,成敗在此一舉。
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允許讓步!
几個月的時間里,天線的設計稿改了又改,與結構、電源的研討從未間斷,加班和開會成為了常態。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天線分機的主要設計人員更多地是年輕設計師。為配套某型號飛機,我所承擔研制雷達任務,去年七月,鄭婷部長牽頭組織了一支平均年齡只有31歲的年輕隊伍,劉建華擔任隊長。
雷達是飛機的眼睛,天線性能的優劣直接決定雷達的戰技性能,決定作戰飛機是否看得遠、看得准、看得快。在現代空空對戰中,雷達的性能優勢將會為戰機作戰能力帶來壓倒性的優勢,因此保證雷達天線技术的先進性意義非凡。同時該型號的成功與否,也直接決定我所能否在新一代雷達的研制技术上搶占先機,這個沉重又艱巨的任務就落到了這支年輕的隊伍身上。
“年輕人就是要敢拼,敢干,敢贏”鄭部長對這只隊伍如是期望,這只隊伍就是“飛鯊“羅陽青年突擊隊。
該型號雖為新一代雷達,相比之前的型號天線在系統架構上有跨越性的改變,而在有源相控陣雷達上,通過多年研究開發的經驗積累,技术上優勢的保留與体現尤為重要,因此身經百戰的前輩參與指導,對于研究方案的形成、研究方法的確定、關鍵技术的攻克等都是巨大的推動力量。孔老師、侯哥、阿田、老陳和郭老師正是在團隊中充當這樣的智囊角色,作為多個重要型號的天線設計主管,他們百煉成鋼,優秀的設計理念和豐富的工程經驗使他們能夠給予關鍵性的指導,一針見血的指出設計上存在的問題與隱患。
團隊的其他隊員雖然都是不滿30歲的年輕設計師,但是都已經在大大小小的型號中學習摸索,在繁復緊張的調試中摸爬滾打,已然新發于硎,只等馳馬試劍。他們敢試,大膽嘗試新結構,采用新方法,使用新手段,不怕在新的設計上困難重重,就怕在舊的思路中寸步難行,不破則不立。他們敢拼,拼每一個細節,精益求精,拼每一指標,無休無止。可以為了一毫米的外部更改將自己的設計推倒重來,也可以為保證技术性能而為自己的設計據理力爭,行成于思,業精于勤。
“羅陽”青年突擊隊不僅僅是一種榮譽,更傳達著一種精神:重任當肩安得閑,上下求索自勤勉,年少當懷凌云志,不負風華正茂時。

空中之霸,其名飛鯊,扶搖而上九万里。絕云氣,負青天,只等睜銳眼。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雷華電子技術研究所(簡稱中航工業雷達所)位於江南名城無錫,故亦有無錫所的稱號,而代號則607所,與位於南京的14所同樣為研究國產機載雷達的重要機關,亦突破了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技術要求。之前607所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已在新一代的國產多用途戰鬥機殲16之上裝備,因此當殲-15“飛鯊”艦載戰鬥機改進型有轉用有源相控陣雷達的計劃時,有同系列組裝經驗的607所自然成為首選。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yastern 發表於 2017-4-22 07:40 PM

說故事嗎 中國的雷達雖然有自己的一套路但共用是一定的不過海上ˊ戰機與陸用並不一定完全相同因為海相會改變雷達波面
頁: [1]